<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提案摘要/

        站内搜索:

        关于扶持文学事业发展的提案

         

        [2018年度] 143 号

        作者:徐树建              发布时间:2018-07-25

        一座城市是需要文脉的。例如扬州,扬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发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众望所归地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此奖是全球人居领域的规格最高也是威望最高的奖项。这凭的是什么?不是凭地域人口,扬州并不大,也不是凭经济,经济实力超过扬州的比比皆是。底气十足的扬州凭的是鉴真、秦观、郑板桥、王念孙等原住民,凭的是李白、杜枚、徐凝的妙笔生花,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一句话,是文化实力。

        或许文学并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例如不能大幅度增加税收,不能解决太多人就业,甚至短时间内也不能让宝应的文化事业夺人眼球,但以后能、一定能,所以邻县高邮在历代群贤的薰染之下在近代有了汪曾祺,兴化在当代有了毕飞宇。文化事业从来不是个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快速事业,而是个隐性的、慢慢积累沉淀的过程,需要土壤、需要培植,更需要鼓励和等待。

        实事求是地说,宝应的文学现状现在已远远落在周边县市的后面,造成此局面的原因很多,唯有迎头赶上,方能弯道超车。

        个人建议:政府应制定积极的引导、扶持政策,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