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丰富政协活动载体,拓宽委员履职渠道,激发委员履职热情,推进政协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根据省、市政协关于建设“委员活动之家”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就创建“委员活动之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汪洋主席关于政协工作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委员活动之家”学习交流、协商议政、凝聚共识、为民服务的主阵地作用,让委员履职有新的平台,委员活动有“家”的感觉,委员服务有“畅”的渠道,使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委员履职更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更有活力,为宝应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设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践行“两个坚决维护”,切实把中央、省、市、县委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中去,确保委员活动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围绕中心。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重点围绕全县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工作重点,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
3.坚持委员主体。认真落实政协委员履职要求,充分发挥委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和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用实际行动交出满意的履职答卷。
4.坚持注重实效。充分发挥界别和专业优势,着力在思想引领、团结联谊、资政建言、服务群众、岗位建功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多出成果。
三、工作定位
从学习新思想、创新添活力、履职高质量、树立新形象等方面入手,准确把握“委员活动之家”建设工作。
1.建学习之家,打造学习交流新载体。组织委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2.建履职之家,打造建言献策新平台。带领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延伸政协工作触角,开展务实协商、民主监督、调研视察、学习宣传等,促进委员履职常态化,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等形式,积极献计出力。
3.建联心之家,打造联系群众新桥梁。发挥委员联系群众“窗口”作用,组织委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座谈,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社情民意,服务群众所盼,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4.建团结之家,打造委员联谊新渠道。开展委员沙龙等活动,平等议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拓展联谊空间,创新联谊方式,加强委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四、创建要求
1.创建模式。结合我县实际,本着实用、实效、特色和就近方便原则,推动“委员活动之家”分类建立。一是界别单独建。在县政协全会闭会期间,县政协十三个界别工作组除特邀人士界别组外(委员构成是镇、区政协工作组组长),规模适中,大多具备创建条件,原则上可以单独创建“委员活动之家”。二是统分结合建。委员人数较多、居住相对集中的镇(区)工作组,如安宜镇、开发区(黄塍)政协工作组可以单独创建“委员活动之家”;委员人数较少的乡镇工作组,根据方便就近原则,区域联片的三四个乡镇可以共同创建一个规范的“委员活动之家”,同时也可在乡镇单独建一个“委员工作站”,既能统一行动,也能分别活动。三是资源共享建。“委员活动之家”尽量利用各部门单位现有适宜场所,利用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功能叠加作用,可与“代表之家”“职工之家”“党员之家”以及文化中心、服务中心等共享场地设施,既节约公共资源,又方便联系群众。
2.创建条件。“委员活动之家”要具备活动场所,做到“五有”:有标识。在室外明显位置悬挂按省、市政协统一要求的、由县政协统一制作的“委员活动之家”标识牌,室内张贴委员信息和有关制度。有场地。有固定的场地,选址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场所相对固定,便于开展工作,并配备相应的活动设施。有制度。按照省、市政协统一要求,相关制度内容由县政协统一制订制作。其他配套制度各自根据需要制订制作。有活动。一般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活动,年初有工作计划,平时有活动记录,年终有工作总结。有评价。一年一评估,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由县政协委员联络和港澳台民族宗教委员会牵头,会同县政协各专委会进行考核评估,对作用明显的以县政协名义予以通报表扬。
“委员活动之家”设主任、副主任、联络员,界别工作组“委员活动之家”正副主任原则上由界别小组正副组长担任,联络员由工作组小组秘书兼任,或者由组长指定本单位有关工作人员兼任;联合创建的“委员活动之家”正副主任原则上从联合参加的工作组正副组长中推荐产生,或推荐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热爱政协事业、善于团结联合委员和群众的委员担任,联络员也由委员或组长指定的相关工作人员担任。
3.创建流程。各界别和镇(区)工作组认真进行调研,制定创建方案,落实“委员活动之家”地点,报对口联系的县政协专委会。各专委会会同委员联络和港澳台民族宗教委员会对照创建基本条件,对拟设“委员活动之家”进行资格审核。符合条件的经县政协主席会议审定后授牌。“委员活动之家”一般一届授牌一次,新一届政协成立后重新授牌。
4.工作要求。按照县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的部署要求,每年有重点地开展学习交流、专题协商、委员沙龙、小型调研、民主监督、群众座谈、便民服务等各类活动,原则上不少于4次。通过活动产生“五个一”成果,即提交一件集体提案、撰写一篇专题调研报告、形成一篇社情民意、提供一篇大会发言材料、出台一项便民服务举措或开展一次便民服务活动。
五、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管理。在县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领导下,县政协委员联络和港澳台民族宗教委员会牵头负责“委员活动之家”创建的统筹联络工作,各专委会负责协调指导所联系的界别工作组“委员活动之家”创建工作;镇(区)工作组联合创建“委员活动之家”工作由县政协相关专委会和联络委牵头协调。各专委会要加强所联系的“委员活动之家”创建及日常活动的指导与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和相关情况通报。县政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委员活动之家”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经验交流和学习考察活动,进一步提高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能力。
2.加强激励引导。将“委员活动之家”工作情况纳入委员履职和界别工作组、镇(区)工作组年度考评内容,并作为评选先进界别、镇(区)工作组和优秀委员的重要依据。“委员活动之家”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对工作成效显着的“委员活动之家”将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对表现突出的“委员活动之家”负责人和联络员将予以表彰。
3.加强经费保障。界别“委员活动之家”的创建和日常运行经费的保障、管理、使用,由主席会议研究,县政协办公室负责落实。镇(区)“委员活动之家”必要的运行管理经费由镇(区)财政予以保障。
4.加强统筹协调。“委员活动之家”开展活动与界别工作组开展活动应统筹协调,既要避免委员多头、重复、频繁参加各类活动,疲于应付,也要防止“委员活动之家”应景闲置、流于形式。各“委员活动之家”的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起责任,建好“家”、管好“家”、用好“家”。年初制订工作计划时,应加强沟通联系协调,特别是界别工作组与乡镇片区“委员活动之家”活动要加强统筹,加强联合,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上应有分有合、有增有减,充分发挥“委员活动之家”的阵地和平台作用。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