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站内搜索:

        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我县新材料产业集群的调研报告

         

        县政协调研组

        作者:宝应政协              发布时间:2021-08-31

        今年3月份以来,县政协调研组紧紧围绕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常委会议题,以我县新材料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重点镇区、产业牵头部门重点企业开展了实地走访、小型座谈、征集意见等方式的广泛调研。同时,还学习考察了无锡锡山、宜兴和镇江新区地推进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先进做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进行了综合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根据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一)国际形势。随着新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新材料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与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各国相继出台相应产业政策以促进新材料业的高速发展。总体规模增长迅速。在各国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约达到2.8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16%(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同时,由于3D打印材料和石墨烯等新兴产业技术的不断突破,前沿新材料产值增长较快,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产业分布差异显着。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拥有成熟的新材料市场,多数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是新材料产业主要的创新主体。其中,美国在新材料全领域位于前列;日本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优势;韩国在显示材料、存储材料,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材料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在半导体照明、稀土永磁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等领域发展较好。产业发展逐步集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逐渐向横向、纵向扩展,上下游产业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链日趋完善,多学科、多部门联合进一步加强,集约化、集群化和高效化特征显着。

        (二)国内形势。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和科创板六大领域之一,也是制造强国和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保障。政策驱动,新材料产业规模高速发展。为了提升新材料领域竞争力,实现从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转变,我国先后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指导性文件来支撑新材料业的发展。据统计,中国2019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为4.5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7.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8.72%(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全面布局,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各区域之间产业种类与发展规模均存在差异。其中,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医疗和高性能化工等领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则以研发生产高性能钢材、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稀土等领域新材为主,以山东为代表的环渤海更倾向于战略基础材料、高性能材料、特种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的研发生产。资本涌入,新材料产业投资”“并存。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大量资本投入新材料业。由于业性质特殊,虽然新材料产业利润水平较高、竞争者较少,技术壁垒高、产业规模小、研发投入高,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制约,新材料产业发展尚有空白。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短缺创新力整体不够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多种关键基础材料依赖进口。其中,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的高端专用芯片、智能终端处理器和绝大多数储存芯片均严重依赖进口。

        二、我县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产业为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县新材料产业在规模和层次上实现了一定突破,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和竞争优势,已成为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但我们也清醒看到,该产业起步晚、底子薄、总体发展慢,仍处于培育发展壮大阶段。

            1、产品门类涉及广泛,但高端产品然不多。目前,我县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高分子材料、合金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三大类。高分子材料主要为高分子绳缆、电梯传动轮、聚酰亚胺薄膜、高分子特种电缆、高分子聚烯烃(特种纤维)等产品,重点企业有晨化新材料、宝生聚酯科技、九力绳缆、利德尔新材料、尼尔工程塑料、精工绝缘材料、亚宝绝缘材料、晟至宝新材料、宝源高新电工、中益特种纤维、应韵新材料等。新型合金材料主要为功能性铝合金、金属复合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等产品,重点企业有凯翔精铸、四通新材料、铱美特殊合金、恒鑫特种钢管等。新能源电池材料主要为电池电极材料,重点企业有虹运电子材料、长韩锂负极材料、彩虹正极材料等。虽然我县新材料产业涉及领域较广,产品种类繁多,但传统的中低端产品然占据主导地位,新产品、新业态占比较小,产品层次整体不高。其中,绳缆行业基本上处于同质化竞争状态,生产工艺差别不大,区别仅在于添加不同高分子材料来实现功能差异;聚酰亚胺薄膜企业一直未能实现双向拉伸、宽幅工艺的转变延伸,废品率较高且难以回收,高端电子级的薄膜产品尚未涉及。

        2、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但集群效应尚未形成。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项目为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新材料产业先后引进了一批体量大、质态好、成长性强的项目,产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石墨碳材、电子银浆、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项目填补了我县的产业空白。2020年,全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开票销售37.14亿元,税收1.03亿元,电梯传动轮、绝缘材料稳居国内30%以上的市场份额,聚酰亚胺薄膜更有望在十四五末期实现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但从新材料产业三大分类来看,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高分子材料类中,绝缘材料、电梯滑轮、高分子绳缆企业的数量有一定规模,但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不够,关联度不高或同质化竞争严重,能实现纵向延伸和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集聚格局。新型合金材料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两类中,一方面,产业链项目招引力度还不够,企业数量离产业集群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现有大部分企业是近年来新招引的项目,正处于初创培育或者规划启动建设阶段,一些企业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但尚未形成明显的产能和规模。

            3、龙头带动不断强化,但企业质态整体不高近年来,全县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细作,在技术、品牌、标准上持续发力,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全县30强企业,涉及新材料产业企业8家;全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近4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5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6家。其中,九力绳缆、晨化新材料、尼尔工程塑料等公司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利德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家标准计划《电梯滑轮》部分的主要起草单位;九力绳缆有限公司主导起草国际标准ISO17908并制定颁布了化学纤维绳缆和大型游艇用绳缆材料三项国家标准;扬州兴轮绳缆有限公司主导起草聚酯纤维绳索的两项国家标准;晟至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功能薄膜、润华科技有限公司的离子交换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国产化替代。然而,目前我县新材料产业大部分企业质态不佳,散乱杂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在专利、标准、品牌建设方面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议价能力弱,盈利空间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较少。除尼尔工程塑料、利德尔新材料、晨化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平均税率超过4%以外,绝大多数企业税收贡献较低。

        4、创新能力显着提升,但要素制约日益突出。新材料产业目前是全县创新资源较为集聚的产业,以企业为主、以产品为核心的创新体系逐步成形,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能力显着提高。十三五以来,新材料产业承接获批的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0项,产学研合作、产业前瞻性研究项目、省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建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个,28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中广核新奇特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耐高温绝缘材料应用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虹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电子元器件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晟至宝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功能薄膜填补国内技术和市场空白铱镁特殊合金有限公司在向高端材料、记忆合金领域拓展应韵新材料、擎弓科技、然创新材料等公司在各自细分领域话语权正逐步打开。但随着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的持续上涨,融资难、用工紧、土地缺、人才少”等要素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新签约项目于没有土地指标而难以开工,新开工项目又资金、人才资源和劳动力的短缺而难以全面达产。特别是涉及新材料产业的化工行业各地认定标准不一、安全环保执法过于严格等问题,导致一批企业对再投资和产业链以商引商产生顾虑。

            三、加快培育壮大我县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十四五期间,我县紧紧把握历史机遇,围绕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新型合金材料三大领域,集中力量、加紧部署,进一步健全新材料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筑牢宝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今后一段时期,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寻求突破。

        1、突出产业规划,发挥顶层设计引导力。建议县级层面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学习锡山、宜兴、镇江新区等外地先进做法,建立健全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在对我县新材料产业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围绕重点发展的三大领域分别制定《宝应县新能源电池材料发展规划》《宝应县新型高分子新材料发展规划》《宝应县新型合金材料发展规划》;甚至进一步延伸至细分领域,制定如《宝应县聚酰亚胺薄膜发展规划》等等。二是科学论证规划。加强与中科院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彩虹集团”“桂林电科院”“立中集团等国内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产业规划、专项研讨、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咨询论证和合作,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科学实施规划。在制定和论证产业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落实到具体企业和重点项目上,按照入重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完善产业生态的步骤科学有效地实施规划。

        2、优化平台建设,提升专业园区承载力。立足县域实际打造产业园区,本着不求大但求精不求全但求特的原则,因需而宜建载体、筑平台、引项目,着力构筑产业集群发展“强磁场一是布局新空间。以开发园区二次创业为契机,按照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和特色专业园区发展定位,建议在省级开发区成立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正在创建的安宜高新区成立新合金材料产业园、乡镇工业集聚区分别成立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和绝缘电工材料产业园。坚持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的项目准入标准,制定合理的招商任务分成和完善财税收入分配机制,实行飞地开发, 引导关联企业和配套产业逐步园区集中。二是配套全服务。围绕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环节需求,大力部署产业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技术试验检测、科技咨询等技术服务平台,着力引进法律、会计、税务、咨询、培训、展示、人力资源、金融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完善园区水、电、路、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三是打造新载体。进一步推动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具有新材料产业特色的全程孵化载体,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团队、创业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孵化培育服务,整合各类协同资源,打造成果转化+创业辅导+投资加速+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五位一体全链条孵化体系。

        3、加大扶持力度,发挥财税金融撬动力。充分发挥财税金融政策作为关键投入要素的独特优势,优化资本配置,助推供给侧改革,实现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一是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创新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在现有的制造业发展基金基础上,成立一支政府主导、专业机构运作的新材料产业专项基金,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和协作配套项目的激励力度,引导企业差别化发展,避免县内同质竞争,加快产业集聚。围绕产业链,配套资金链,通过政府基金,导入外部合作基金,大力引进创投、风投、天使等专业投资机构,从产业、园区、项目等多方面开展投资对接和招商对接。二是扩大应急调头资金。继续实施并适当扩大企业应急专项资金池,为县域内所有经过审核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应急调头资金,帮助企业解决到期银行贷款续贷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防范因筹措还贷资金而造成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三是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加大普惠金融力度,建议县国有担保公司为产业转型企业、高层次人才投资的高科技项目实施增信担保,增强企业信用能力。通过动产抵押、股权质押、专利和知识产权质押、订单抵押等方式,支持银行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新材料企业和项目进行精准扶持,不断推出双创信用贷”“科技贷”“新材料贷等创新产品。四是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建立新材料产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对照“新三板”“科创板”、江苏股交中心的挂牌要求,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股权结构、对接产业资本,制定统筹性工作计划和路线图,分阶段在土地、税收、融资、用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

            4强化项目招引,发挥新增长点带动力。坚持项目为王,始终专注大项目、招引好项目,以招商引资为助推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垒好压舱石、夯实强支撑。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和推进县四套班子领导“1211”挂钩联系机制,加大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推进,强化对产业基础较好的镇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信息的指导和协调。同时,建议学习锡山区六个一(一个产业、一份规划、一个园区、一支队伍、一套政策、一只基金)经验,在新材料产业园区实行区长制,由县领导任区长,形成领导带头抓、镇区主动抓、部门参与抓协同发力的产业推进工作格局。二是突出产业招商。积极把握上海、苏南等地区退二进三制造业转移契机,瞄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新材料企业集聚的重点地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积极承接行业龙头企业产能扩张、先进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的优质项目。聚焦新材料产业“三大领域”,细化产业发展方向,编制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和重点企业、配套企业名录表,进一步明析产业招商方向、重点和目标。三是丰富招商手段。深入摸排掌握我县新材料产业现有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市场圈、要素链的人脉资源信息,积极宣传我县以商引商政策,充分发挥招商大使作用为项目招引牵线搭桥。加强与宝应异地商会和异地宝应商会的合作,紧密联系新材料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充分捕捉项目信息,挖掘招商资源。借鉴新奇特电气公司与中广核技央私混改成功案例,梳理一批亟需扩张发展的新材料企业,推动与上市公司、大型民企合作重组,通过靠大靠强,实现借力发展

            5加快企业培育,发挥转型升级内生力。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加快形成新材料产业十亿元、亿元企业和规模企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市场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坚持技改强企。综合运用设备购置费用补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竣工项目奖励等政策,加快推进电梯传动轮、高分子绳缆、聚酰亚胺等材料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企业两化融合步伐,引导企业积极申报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实现装备整体升级。二是坚持科技强企。鼓励“一企一校”或“一企多校”发展模式,引导新材料企业与高校院所构建产学研利益共同体,精准对接优势学科、重点研究方向,增强产学研合作实效性。针对产业特色和创新发展需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研发突破一批产业前瞻和共性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全力支持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大科技综合体、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组建一批面向整个产业的综合性、开放性的技术研发中心。三是坚持人才强企全面落实“宝地英才”引才引智优待政策,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激励原则,大“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度针对我县新材料企业的技术难题,举办新材料产业高端人才对接洽谈会,推动科技人才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深度合作。坚持“引”“培”结合,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组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加快新材料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四是坚持管理强企。加快新材料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理念思维、管理模式、治理结构软改造,以卓越的企业管理,全面压降经营成本,全力提升企业效益,不断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6提升服务水平,发挥政府职能保障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践行店小二服务理念,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推产业集群提速增效。一是点对点落实政策。按照一个产业一套政策原则,聚焦建强产业链和培育产业集群制定产业专属政策组合包,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突出一企一策,问题导向、靶向发力,既要用足用好用活各类普惠性政策,更要突出个性化扶持,让各类政策成为撬动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杠杆。坚决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第一时间将各级各类惠企暖企政策送到企业,确保企业对相关政策能知晓、懂流程、会操作二是实打实精准保障。各镇区、各相关职能部门本着只准设路标、不准设路障的理念,千方百计为企业在用地、用电、融资、用工、审批等方面提供便利、创造条件破解和提升要素供给能力,竭力做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办证竣工即投产三是面对面暖心服务。建议县委、政府定期召开产业发展推进会、项目建设会办会、企业难题协调会,及时解决产业推进和企业发展的各类问题。强化部门担当意识,坚持服务优先原则,加大企业安全、环保培训,对于一些尚无明确界定的事项,按照法无禁令即可为的原则,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建强县镇两级帮办服务队伍,积极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