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彰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文化价值 —— 中心组学习参考资料第8期

        发布时间:2017-09-06   来源:县委宣传部、宝应县社科联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955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3038533121332071584.jpg

        访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

         

        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参考资料

         

        0一七年第八期

         

        中共宝应县委宣传部、宝应县社科联编印               2017年9月6日

         

        编者按:江淮生态大走廊和京杭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年运河文化养育了这条生态廊道沿线的城市。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多年来对运河文化研究深入,参与过多次廊道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项目的规划。现刊登贺教授在近期《群众》杂志的一篇访谈材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彰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文化价值

        ——访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

         

        【记 者】 江淮生态大走廊更强调区域联动发展,您认为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思维?

        【贺云翱】 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建构是一次空间、结构、经济形态、发展模式的重组和资源价值的重新发掘和利用,是一次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规划。自然河流、交通这类线型空间是历史上形成的,但现代加以建设利用则需要人类运用线状战略思维对廊道进行科学的认知、设计、总体的协调管理,让点状的存在打破孤立的状态,产生新的组织、发生新的关联、创造新的动力,以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格局。长江经济带、宁杭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等都是线状空间,需要一种新的战略、新的规划、新的行动方略。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不搞大开发、突出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江淮生态大走廊和长江、淮河的空间架构交织在一起,千年运河流淌在这条线上,这是我们的资源优势。生态走廊的概念最符合这条线上的建设方略和要求,既能发挥自然禀赋优势,又能落实国家战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记 者】 在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过程中,现有的一些规划、会议都是由扬州提出、推进的,沿线其他城市的动作较少,这是什么原因?

        【贺云翱】 江淮生态大走廊涉及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徐州,目前看来,扬州的积极性比较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70%的淮河水在扬州通江入海,另一方面,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此外,扬州在推进中主动积极还得益于其有一个运河国际组织,大运河当时在申报世界遗产过程中,由于是跨省项目,需要有一个总的牵头城市,这个任务后来交给了扬州。当时的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设在扬州,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后,申遗办就变成了一个协调性的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因此具备良好的组织架构基础。大走廊建设涉及5个设区市,跨市的生态走廊建设不能光靠地方城市孤军奋战,对运河文化这类流动的线型文化遗产,省里需要给予支持,从顶层设计、协调机制、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组织引导,并吸收相关专业部门协助开展工作。

         

        【记 者】 您认为在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建设中应当考虑哪些要素?

        【贺云翱】 建设生态走廊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自然要素。江淮生态大走廊依托于水体展开,必然涉及生态大走廊中的水生态基础;二是经济社会要素。大量城镇、村落、人口、产业分布在沿线,这就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三是文化要素。文化包含文化遗产、文化景观、公共文化、文化产业等。一个生态大走廊的建设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综合考虑,并协同推进。

        文化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中的分量不可小觑,江淮生态大走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建设中,需要厘清来龙去脉,考虑其文化运动的规律,同时做好上层规划协调,打破行政区障碍,才能更好地推进这条生态走廊的建设。

         

        【记 者】 江淮生态大走廊依托京杭大运河而建,沿线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文化底蕴深厚,应当怎样彰显沿线城市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价值?

        【贺云翱】 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基础是大运河,这是一个融自然与文化于一体的生态空间。或者说江淮生态大走廊是一条历史、文化、人与自然高度结合的生态走廊,不同于一般纯自然的生态走廊,文化是廊道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结构性要素。江淮生态大走廊沿途涉及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00多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市级的文化遗产项目更多。此外,沿线城市几乎占据了江苏的半壁江山,地位重要。泰州、扬州、高邮、淮安、宿迁、徐州等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一条文化景观廊道,因此必须有一个好的文化战略,发现其文化格局及文化运动规律,明确其内涵,找出其特点,确定其地位,再对其实施建设。这条大走廊沿线我们做过很多工作,从早期对徐州西汉楚王刘注墓和高邮神居山西汉广陵王刘胥家族墓的考古,到后来盱眙的泗州城考古,宿迁的考古和博物馆建设及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淮安的清江浦,大运河沿线及黄河故道遗产的调研,以及扬州地区的运河规划和“十三五”时期文化遗产事业规划,再到镇江、无锡、苏州一带的古镇、工业遗产的调查、申遗等,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这条线上深厚的文化积淀。去年在为宝应做文化遗产调研时发现,宝应古城的历史街区保存完好,但至今还没有身份,仍然不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因此,江淮生态大走廊在建设中除了调查其沿线城市的生态之外,还必须挖掘其文化内涵,弄清沿线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便在建设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文化价值。

        江淮生态大走廊沿线城市的文化特质各不相同,扬州富有长江文化特质,淮安富有淮河文化特质,徐州富有汉文化特质。宿迁在徐州、淮安之间,既受北方文化影响,又具备自身文化价值,生态、景观较有特色,文化价值同样值得挖掘与培育。廊道沿线城市所具备的不同的文化特质通过江淮生态大走廊彼此联结起来,不同的文化如同串珠般五彩缤纷,在流淌的运河一线熠熠生辉。每座城市只有充分挖掘和发展自身文化特质,江淮生态大走廊才会显得更有个性、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有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

         

        【记 者】 目前的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定位中侧重生态功能的彰显,主要是什么原因?

        【贺云翱】 京杭大运河联结了沿线城市的交通往来,2000多年前邗沟开挖之时是为了运输军队,属于政治需求;隋炀帝时期,那时首都在现在的西安,漕运使得获取江南的粮食、物资变得更加便捷,大运河所连通的经济、文化就流动起来了;从隋朝起,后面历代王朝的首都就都离不开运河了,运河成了中国的生命线,隋唐及以后,离开运河的中华古代文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在历史上,大运河的功能,无论是军事功能、经济功能还是文化功能都是逐步发展完善的,当时在农业文明背景下,没有生态危机的出现。生态危机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过程中特别彰显其生态功能,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记 者】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漕运承载了沿线城市文化相互交融的功能,这对今天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沿线城市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贺云翱】 大运河沿线城市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大运河作为一条文化纽带,连接着沿线城市、各地文化,漕运的船只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随着运河不断流淌,穿行其间。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当地文化创造相结合,形成了运河线上一道道流淌着的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观。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水体都是顺着京杭大运河布局的,比如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彼此间是相关联的区域,这些城市间的文化都应当有更多的交流,在塑造自己文化品牌和文化个性的同时,接纳不同的文化,融合共生,开创文化繁荣共生的新局面。

         

        【记 者】 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中,应当如何发掘、发展好沿线城市的文化?

        【贺云翱】 大运河在申遗过程中,沿线做了大量的文化工作,因此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文化分为三类,一类是实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水利遗产、古代遗址、历史街区、建筑等,这些物质形态文化实实在在镶嵌在廊道中;第二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沿线有很多传统手工艺、特色饮食、戏曲、文学等,这些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养育出来的,反映了当地人的爱好、品味、价值取向;第三类是现代文化,一种是公共文化设施,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公共休闲公园等,另一种就是文化产业,包括旅游业、体育产业、文创业等。如何发掘、发展好江淮生态大走廊沿线的文化是一个大课题。在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如依赖于文化遗产,常州将一片工业遗产做成了运河五号产业园,还有扬州的东关街、淮安的清江浦、无锡的清名桥街区等。我们现在在参与宝应老城的复兴工程,也就是想把宝应的老城做成一个文化和旅游空间,重新赋予老城活力,通过植入新的文化业态等一系列文化战略,让老城焕发新的价值与活力,使其文化生命不被遮蔽。江淮生态大走廊特别要注重文化遗产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为当地经济社会繁荣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

         

        【记 者】 从规划中的生态走廊变成一条现实的生态文明走廊,把一个构想变成最终能够实施的具体行动,现在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贺云翱】 目前看来,一是缺少专业人才队伍的介入。需要一支由三个学科领域(自然科学、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专家组成的调研队伍对江淮生态大走廊涉及的所有空间做一次拉网式的普查,分析现有资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下一步打算。单一学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更高端、更综合的研究体系的介入,才能推动廊道的建设进程。二是缺乏一个全面的建设规划。三是缺乏一个省级层面的协调机构来推进、协调、引领、落实规划。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生态廊道建设的投入产出比不是立竿见影的,要有一系列政策支持,加之相关资金的配套。

         

        【记 者】 规划建设好江淮生态大走廊,涉及区域的生态空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贺云翱】 首先,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完成后,未来江苏将会出现两横、两纵井字型架构的生态走廊格局。两横指的是东西向的长江、淮河两条生态走廊,两纵指的是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沿海的生态走廓。江淮生态大走廊基本是顺着古老的大运河展开的,北边从徐州-宿迁-淮安-扬州,可继续向南延伸到苏州,这一概念若江苏能够做好,很可能带动整个国家从北京到宁波形成一个以水作为主线、主要通过河道及其相关空间来表现的南北向的生态廊道,推动国家东部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其次,这条生态走廊以运河及南水北调工程为主,涉及相关水体,特别是湖泊,包括微山湖、骆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太湖、滆湖等,能够把江苏大的湖泊和运河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涉及面更加宽广、内涵更加深刻的生态走廊,这一生态走廊做得好将来有可能建成国家公园。毕竟,国家公园除了陆地、山林式的,也应当有大的湖泊水体,江淮生态大走廊中包含多个湖泊和生态要素,将来可以申请湖泊类国家公园项目,使得项目上升到国家层面。


        下一篇: 没有了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联系电话:0514-88282415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17040019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