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发布时间:2022-08-29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223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创历史伟业。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领导人民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靠的是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民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人民的参与和奋斗积蓄着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势能。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着社会发展趋向,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从“枫桥经验”到小岗村大包干,从塞罕坝植树造林到“小木耳、大产业”,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认识的深化和突破、实践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无论是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还是基层治理中加强调查研究、畅通民意渠道,我们党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在总结群众经验、汇聚群众智慧中获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推动新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加需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从人民那里获得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人民的创造热情得到激发、创造意愿得到尊重、创造实践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要及时发现、概括、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并指导新的实践。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上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联系电话:0514-88282415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17040019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