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人民网评:脱贫攻坚要“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
        发布时间:2017-10-12   来源:人民网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549 

          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就发布会上,“前所未有”成为了这几年的关键词。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规模大幅减少,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贫困县数量历史上首次减少……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战役,那么如今每天都在发生的脱贫故事,就是吹响通往最终胜利的冲刺号角。

          伟大的战役往往离不开高屋建瓴的战略谋划,更少不了掷地有声的贯彻执行。面对贫困这一自古有之的顽敌,继续沿用过去大水漫灌、一阵风式的扶贫策略显然不能奏效。如何能够激发内生动力,而不是陷入脱贫不脱困、脱贫又返贫的循环?如何将政策、资源精准到户到人,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要破解这些在脱贫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都需要创新扶贫方式方法。由此,“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成为实现“把绝对贫困全部消除”这一目标的精神指引。

          翻阅这一摞厚厚的成绩单,就会发现近几年来扶贫创新活水涌动。过去,扶贫工作中上级推下级、部门踢皮球的现象并不少见,扶贫效果不佳不说,也让贫困群众寒了心。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脱贫攻坚责任书一经签订,责任即刻层层传导,各级领导干部枕戈待旦、雷厉风行,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任何环节可以安之若素。

          不只是组织领导上的锐意革新,五年来的财政投入也发生了质变。过去,“抬头看天、张口要钱”让中央不堪重负,指望从上而下的输血式扶贫往往杯水车薪。如今,中央扶贫财政投入增加一倍继续发力,同时盘活贫困地区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资源,使其成为扶贫财政投入的重要来源,变输血为造血,从而更有信心有能力如期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除此之外,创新也体现在产业扶贫政策工具的应用上。在某种程度来说,不少地区致贫的原因在于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通过发放小额信贷、免担保免抵押、扶贫资金全额贴息等方式加以激活,不亚于“吹皱一池春水”,从而为整个地区带来发展春意,为贫困人群带去致富希望。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工作一系列的“组合拳”取得了显着成效,但越是临近战役尾声,越容易遭到敌人的反扑。但是,不能因为难就望而却步,不能因为要求严就搞假脱贫,不能因为工作形式苦就搞形式主义、花拳绣腿。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艰巨、因病致贫问题突出等难题面前,更需要灵活、有力的扶贫方略发挥作用。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脱贫而言也是如此。只有深入了解每一片叶子不一样的脉络,才能让来自根系的营养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才能使致富的光合作用发生,最终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