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县充分挖掘村级资源潜力,通过土地流转、资源发包、项目帮扶、上争资金等举措,多头多路,增加集体收入,至今年底,全县10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硬过40万元,为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土地流转促增收。通过政府引导、专业服务、公开竞价、抱团经营等举措,积极引导土地有序向种养大户、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流转,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农业增效、集体增收。今年集中流转土地7.54万亩,交易额达3.29亿元,溢价1800万元。
盘活资源资产促增收。通过整理集体现有土地,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通过整理荒地,增大土地经营面积,进而增加集体收入。通过盘活、开发、经营集体的房屋、闲置学校、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今年全县集体资产出租交易项目达26笔,交易额近300万元。
帮扶物业项目促增收。2014年-2016年,县、镇两级累计筹集资金1.345亿元,帮助98个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化厂房38.4万平方米,拨付租金累计达1.35亿元,基本实现了村村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今年,对精准识别的44个经济薄弱村实施新的一轮帮扶,县、镇两级财政出资6000万元,县财政出资4000万元,镇财政出资2000万元,新建物业用房和三产用房,帮助经济薄弱村增加租金收益。
争取项目资金促增收。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涉农项目,在上级的扶持、关心下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发挥村级在外能人志士的人脉资源优势,争取他们多为家乡跑项目、拉赞助、引税源,支持村级发展,增加集体收入。
深化农村改革促增收。鼓励和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围绕本县农业特色产业,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空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今年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典型15家,累计培育村(居)经济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示范典型8个、股份分红的行政村33个以上。(郝达玲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