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县发展改革委将以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为统领,继续秉承“实干为先、服务至上”的传统,深入贯彻落实县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助推发展。
一是聚焦光伏基地,打造新兴产业。做好统筹协调,确保完成首期工程。注重与相关部门和项目实施镇的协调对接,注重与上级发改和能源部门的沟通争取,认真编制基地项目竞争优选方案,择优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企业。积极帮助中标企业做好项目审批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图”,明确职责“任务书”,齐心协力,善作善成,严格按照要求,确保3月31日前完成竞争优选,6月30日前全部开工建设,12月31日前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并网。做好谋划策划,积极争取后续指标。按照时间提前、标准提升、效果提高的总体要求,努力把一期工程做成光伏应用、高效养殖、休闲旅游一体化的渔光互补标杆工程、示范基地,确保高质量通过上级考核验收,争取国家能源局来宝召开全国光伏基地建设现场会,力争拿到500MW的奖励指标。同时,研究制定《全县新能源产业工作意见》,立足长远,超前谋划,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统筹、资源管理、布局实施、政策导向等综合保障体系,努力为基地后续指标的争取和发展创造条件。做好企业培育,打造“光电”特色产业。积极引进一批光伏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项目,统筹优化项目布局,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构建光伏运用与制造全产业链,形成较为完备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光伏、风力发电等总装机容量突破2GW,新能源产业开票200亿元以上,创成省级“光伏运用及制造”产业园区和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为全县工业总量超千亿元作贡献。
二是聚焦重点项目,厚植发展动力。高起点谋划项目。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扬子江城市群、大运河文化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机遇,突出资源禀赋,彰显地方特色,谋划一批生态发展、产业发展、文化发展项目进省及国家的“笼子”,尤其是紧密跟踪省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进程,落实好产业准入正负面清单,认真实施一批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环境提升等工程,努力把宝应打造成生态经济先行示范区。高质态入选项目。围绕产业政策导向,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谋划整合,主动争取,编报一批重大项目进“盘子”。全年力争10个项目列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60个项目列省、市重大项目库。高效率推进项目。对列省重大项目、市级亿元项目和参加省集中开工项目,建立推进机制,强化协调服务,注重上下衔接,确保完成年度实施计划,力争在省市考核中取得佳绩。
三是聚焦要素保障,全力争取服务。争政策。围绕产业创新和转型,积极申报示范企业和示范平台,助推企业转换动能,加快发展。围绕南北园区共建,推动我县园区建设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围绕军民融合发展,提升企业资质,开拓军工市场。围绕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引导,注重培育,力争创成省、市级特色小镇各1个。同时,争取土地点供省级立项批文1个以上,助推重大项目快落地、快开工。争取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以上,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争取进口农产品配额2000吨以上,助推企业降低成本。争取千亿斤粮项目2万亩,推进高标准良田建设。争资金。协同相关部门,围绕政策、产业和地方特色,力争全县全年上争非普惠制资金15亿元,其中发改委独立争取8000万元。牵头做好“江淮生态大走廊”企业债券发行,力争当年发行债券7亿元。争服务。精简前置,优化流程,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牵头做好“3550”立项阶段并联审批,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预审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容缺预审”,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时间提速,服务提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田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