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新华日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布时间:2022-08-16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296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要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当前,受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影响,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出现一些困难。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和挑战,越要重视民生问题、做好民生工作,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稳岗位扩就业、稳物价保供应、强救助兜底线,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精准有序施策,夯实民生之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创新高、企业用工需求收缩等情况,要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落实好援企稳岗等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展就业岗位,积极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菜篮子”关系着百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密切关注疫情、国际通胀等因素对物价的影响,聚焦猪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稳价保供和食品安全工作。

        拿出硬招实招,办好民生实事。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文化、健康等方面,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加快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特别对“一老一小”等突出民生问题,要拿出管用有效的硬招实招。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年一年、一件一件着力办好。对于年初安排的各类各项民生实事,一定要说到做到、兑现承诺。要调整财政结构,压缩一般性、非紧要支出,坚持勤俭节约,以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强化落细落实,兜牢民生底线。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兜紧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努力交出更有温度更加厚实的民生答卷。要把最需要关爱的群体时刻放在心上、帮扶到位,同时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切实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绝不允许发生伤害群众感情、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全省党员干部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民生改善更有力、群众生活更美好。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